朱安捷醫師500x500專欄文章

朱安捷 醫師

北大蒔美院長/板橋蒔美主治醫師

植牙可以使用長久,植體材質同樣有很大影響,將觀察植牙術後十年使用化學改性親水表面植體 SLActive®的追蹤性深度研究,濃縮至此篇文章,透過這篇論文,帶您一起了解植體材質之於植牙的重要性。

化學改性SLA®植體早期負重與即刻負重之十年結果

研究目的:

本次研究以這份三年期多中心隨機對照試驗 (multicenter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) 為基礎,進行為期十年的追蹤性研究。旨在評估於即刻負重及早期負重情況下,在上下顎骨後牙區域使用化學改性親水表面植體 (SLActive®) ,從基準值(手術當日)到術後十年的長期結果。

材料與方法:

在本次追蹤性研究中,共有 56 名患者、72 個植體進入統計。所有患者皆以化學改性表面 (SLActive®) 的士卓曼親水植體重建一顆以上的缺牙。採隨機分派方式分組,即刻負重組在手術當日立即裝載臨時修復體 (單冠或 2~4 個單位的固定局部義齒),早期負重組則於術後 28 至 34 日再行裝載,全部患者於術後 20~23 週裝載永久性修復體。

在原始試驗中分別於固定時點拍攝X光片:手術當日、術後5個月、12個月、24個月、36個月;而在本次追蹤研究中,進一步於術後 8 年及 10 年進行 X 光片拍攝。藉此觀察術後十年間植體周圍骨脊高度(crestal bone level) 的變化情況。此外,亦針對植體存活率、患者滿意度與臨床參數進行評估。

蒔美植牙

▲圖 1:在本次研究中,骨脊高度測量方式如上圖,從植體頂端測量至骨與植體最初發生接觸的位置。

研究結果:

  • 植體周圍骨脊高度變化:基準值(手術時)至術後10年,即刻負重組為-2.00 ± 1.19mm,早期負重組為 -1.37 ± 1.06 mm。而術後5~6個月(裝載永久假牙時)至術後十年,即刻負重組為−1.25 ± 0.99 mm,早期負重組為 −0.89 ±1.11 mm。
  • 雖然初期骨重塑階段 (術後 5~6 個月內),骨脊高度變化受到植體植入深度影響,但其後各治療組骨脊高度變化量不存在顯著差異。
  • 十年平均存活率達97.6% (即刻負重組:98.2%;早期負重組: 97.1%)
  • 在各臨床參數上(牙菌斑指數、齦溝出血指數、臨床附連度、牙周囊袋探測深度)均有良好結果,且 90% 以上的患者有「極佳」(excellent)的滿意度。
蒔美牙醫

▲圖 2:手術當日至術後十年平均骨脊高度變化:初期骨重塑階段(術後 5~6 個月內),骨脊高度變化最為明顯,但術後5~6個月至三年骨變化量趨於穩定,術後三年至十年的骨流失皆維持在1mm左右。(所得數值為每個植體近遠心處測量的平均值。*P value < .05)

蒔美牙醫

▲圖3:以植入深度 「≤中位數(0.91mm)」或 「>中位數」進行分析,所測得之十年間骨脊高度變化,術後十年各治療組呈現相近結果。所得數值為每個植體近遠心處測量的平均值。*P value < .05 (only group ≤ median)

截圖 2021-10-25 上午10.13.37

▲圖 4:術後十年間患者滿意度調查結果。

本問卷採用四個等級計分,分為差(poor)普通(fair)良好(good)極佳(excellent),於手術當日、術後5~6個月、術後一年、兩年、三年、八年、十年,針對「即刻負重組」與「早期負重組」展開調查。用以測量患者在植牙舒適度、美觀度、咀嚼能力、味覺能力等不同層面的滿意情形。

結果顯示,90% 以上的患者有「極佳」的滿意度(術後十年時「即刻負重組」有92.3%的極佳滿意度;「早期負重組」則為90%)。

結論:

  • 一般認為,植體置入後第一年骨脊高度變化量在1.5mm之內,第二年起每年平均不大於0.2mm為成功的治療。本次研究結果證明,士卓曼SLActive®植體在即刻負重與早期負重情況下,能達到良好的長期結果,有效維持植體周圍骨脊高度。
  • 無論是即刻負重或早期負重情況,在上下顎採用士卓曼SLActive®植體皆可達到良好的十年存活率 (即刻負重組:98.2%;早期負重組: 97.1%)。

蒔美牙醫集團總是選擇最好的植體,提供給時刻追求卓越高效的您,嚴選來自瑞士頂尖植體品牌Straumann®,研發出SLActive®親水性專利表面特殊處理,能促進骨頭增生,幫助骨整合,可有效縮短缺牙不方便的等待時間,在植牙手術四週後,即可受力裝上假牙。

因為蒔美牙醫集團深知,您從來都「植」得最好!

參考文獻:
https://www.researchgate.net/publication/331049249_10-year_outcomes_with_immediate_and_early_loaded_implants_with_a_chemically_modified_SLA_surfac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