兒童牙科專科 建議家長陪孩子看診時保持平常心,將主導權交給醫師,讓孩子對醫師漸漸產生信賴感和依賴感,有助於將來的長期合作 ◎不論是要檢查、塗氟,還是治療,看診前數小時別吃太多食物,且看診前兩小時必須禁食,連液體類也最好不要喝,以避免孩子因緊張、哭鬧或口腔敏感有嘔吐情形。如不確定孩子狀況,家長可準備一套乾淨衣物,以備不時之需。 ◎看診前請先幫孩子刷牙,不但可避免食物殘渣干擾醫師檢查、 影響塗氟的效果,也可讓醫師一併檢視平日的刷牙方式是否正確,有沒有遺漏需要加強的地方。 ◎看診前,家長不斷安撫孩子不要怕,或是事先承諾要如果孩子勇敢會給孩子特別的禮物,反而可能讓孩子預期到有可怕的事情即將發生,也變得緊張起來。請家長保持平常心,不要將焦慮傳染給孩子。 ◎看診之前不要隨意允諾孩子:例如「醫生不會打針」、「看牙不會痛」、「一定會……」、「絕不會……」,其實治療中的不舒服難免會發生,這種不舒服有時來自疼痛,有時來自治療時間太長,有時來自聲音太大。如果孩子有疑問,可以鼓勵孩子:雖然過程會不舒服,但是媽媽知道你長大了是小勇士,可以練習忍耐。不實的承諾,會導致孩童認為大人說話不算話,影響後續治療的配合度。 ◎平日避免將醫師塑造成壞人的形象,也不要將看牙、打針、拔牙當作恐嚇工具,這些都會加深孩子的看牙恐懼。 ◎三足歲以下的孩子由於年紀太小,理解力、耐力、表達能力都有限,所以看診中哭鬧是非常常見的,這時為了怕孩子亂動而被尖銳器械劃傷或手腳被抓傷,會要用肢體束縛法,讓檢查或治療得以安全地進行。 ◎如果孩子已經三足歲以上,通常具備溝通能力,醫師會視情況運用行為誘導來和孩子溝通,像是操作說明、正向強化、轉移注意力、聲音控制等等。父母可考慮於候診區等候,孩子較容易和醫師建立關係,如果家長待在診間,常常會因為孩子對家長的依賴和撒嬌,而導致行為誘導失敗。 ◎第一次看牙時,以口腔檢查、口腔衛教,及討論治療計劃為主,由於孩子對於治療環境和器材還相當陌生,重點會放在讓孩子熟悉環境與了解看牙過程,慢慢降低看牙恐懼。初診通常不會直接治療,醫師會根據孩子狀況安排合宜的治療節奏,請家長與醫師配合,切莫太心急。 ◎看診中,以醫師和孩子溝通為主,家長要儘量避免一直跟孩子對話,以免造成孩子在看診過程當中不知道要聽誰講話,造成醫師與孩子難以建立關係。建議家長進入診間後將主導權及發聲權交給醫師,讓孩子對醫師漸漸產生信賴感和依賴感,有助於將來的長期合作。 ◎醫師會視狀況採取專業的行為處理,這些處理都是為了讓孩子順利安全的完成治療,請家長放心與醫師配合。但如果家長捨不得孩子哭鬧,或是肢體束縛,或是希望多顆蛀牙一次處理,可與醫師討論評估是否安排「舒眠治療」,以更舒適的方式達成有效的治療。 ◎為尊重肖像權、診療細節及診間秩序,看診過程請勿錄影、錄音、及拍照。如家長有拍攝記錄需求或需讓醫師或助理入鏡,請徵得醫師或助理本人的同意。 ◎塗氟後30分鐘,避免進食、喝水或漱口,如果覺得味道怪怪的,可將口水吐出。在這段禁食期間,會繼續釋放氟離子,與牙齒產生作用,達到保護牙齒的效果。30分鐘後即可恢復正常飲食。 ◎ 微量氟吞入,不會對人體有所影響,請勿擔心。林昭秀 醫師
看診前
看診中
塗氟注意事項: